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县内要闻

深入践行“两山”理论 永德坚果变“金果”

本文来源:临沧日报 |时间:2020/7/1 9:32:30|点击数:

 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考察云南,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这是指导云南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遵循和行动纲领。永德全县上下,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采取多种形式学习,做到知信行合一,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推进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在永德大地落实落地、见行见效、开花结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长期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言传身教、亲自指导、直接推动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越来越成为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的最大共识,成为破解永德发展的 “金钥匙”,为我们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了有力武器。

 走进永德地界,映入眼帘的是漫山遍野的坚果、核桃、芒果、茶叶等等,处处是群众忙于产业建设的景象,从过去到现在,永德基础设施、交通建设、产业发展、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荒山荒地变成了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从无到有,从开始种植到成为全国种植面积第一县,永德坚果的发展历程,就是县委、政府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践行“两山”理论,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实践过程。

 依托气候资源优势,着力扩大坚果产业发展规模。自1991年从广东湛江引进试种并获得成功以来,永德县委、政府及时调整、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将澳洲坚果产业作为全县林产业的主导产业进行规模化种植。全县9个乡(镇)、92个行政村种植坚果,面积达56.85万亩,占全市坚果种植面积的21.63%。2013年被中国经济林协会命名为“中国澳洲坚果之乡”;2018年农业部准予在农产品或农产品包装物上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为“临沧坚果”;2019年被列为云南省“一县一业”(澳洲坚果)特色县。

 依托特色县创建,不断提高坚果产业发展层次。及时组织编制《永德县“一县一业”(澳洲坚果)特色县创建方案》,在大雪山乡、崇岗乡建成标准化临沧坚果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基地各5000亩,建成国家级澳洲坚果良种繁育基地435亩,不断完善坚果收购点和加工厂房建设,实现产销有序。依托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合作平台和科研团队,配合组建专家工作站,推进坚果研究开发。建立健全林农培训机制,组织开展澳洲坚果提质增效培训,培养产业专业人才。

 依托扶贫产业园建设,积极搭建坚果产业发展平台。始终把坚果产业园建设作为推进全县坚果产业发展的核心载体,及时组织开展永德扶贫产业园规划调整修编和主导产业规划编制,明确永德扶贫产业园主导产业为澳洲坚果产业,规划建设占地2.59平方公里的坚果产业园,集成建设坚果研究中心、坚果加工厂、产品交易市场等基础设施。

 如今,坚果产业已是永德县山区农业转型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是脱贫致富的“金果树”、乡村振兴的“希望树”、建设美好家园的“生态树”。这既是永德上下奋力开展产业建设的生动实践,也是全县干部群众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的真实写照。下步工作中,永德县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筑“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嘱托,坚持用“两山”理论统一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按照“基地集约化、种植规范化、加工标准化、营销规模化、招商高端化、营商人性化”的发展思路,提质改造、在标准化上下功夫,引进企业、在工业化上下功夫,打造品牌、在市场化上下功夫,打破当前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使永德这片“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源源不断地为永德带来“金山银山”,实现高质量发展。

美丽永德谱新篇

 永德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树牢“绿水青水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立足县情实际,紧扣美丽永德建设“五个一”,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发展致富,不断谱写新时代崭新篇章。

 “一座山,厚德载物”。大雪山、棠梨山、三宝山是永德境内的3大山脉体系。大雪山最高海拔3504.2米,是临沧市的最高峰,占地面积26.35万亩,辐射大雪山乡、乌木龙乡、班卡乡,森林覆盖率达96%。棠梨山,又名德党后山,是永德县城生命摇篮,与县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占地面积11.2万亩,辐射德党镇、永康镇、勐板乡,森林覆盖率达99.5%。永德自然资源丰富、珍稀物群繁多,分布11万亩野生茶园,孕育24.19万亩大叶茶,生长有3000多种高等植物及117种野生动物。加上三宝山,永德县委、政府践行“两山”理论,重点保护,以人为本制定出台地方森林保护条例和生态保护措施,对周边群众进行生态保护宣传培训,对乱砍滥伐者进行说服教育。打牢“一座山”生态根基,释放“一座山”生态红利;对大雪山万亩杜鹃花分期、分批旅游开放,探索乡村旅游激活“一县一业、一村一特色”快速发展。

 “一粒果,漂洋过海”。28年前,一粒种子漂洋过海来到永德,从好奇到惊喜、从不可能到可能,从无到有,克服重重困难,将荒山荒坡、杂草丛林变成绿林。永德现已发展澳洲坚果56.85万亩,主要分布在大雪山、永康、小勐统等热区,成为全国第一大种植县,被中国经济林协会命名为“中国澳洲坚果之乡”。现已投产20万亩,产量达 0.83万吨,农业产值达到3.32 亿元,坚果已成为永德主打产业、支柱产业;矮化种植和深加工正在示范实践中。管护核桃108.94 万亩,到2021 年,将建成高优基地 50万亩以上,完成提质增效30万亩以上,产业投产面积达 80 万亩以上,干果产量 6.3 万吨以上,综合产值达 11 亿元以上;建成从事核桃产业的省级龙头企业 1 个、县级龙头企业 3 个、庄园 2 个,农民专业合作社 50 个,建设10 个水洗果联盟加工厂。种植芒果5万亩,品种改良4万亩,单产每亩达1.2 吨,年产芒果总量达6万吨左右,单价每吨达0.4万元,年实现农业产值 2.4 亿元。与此同时,在部分乡镇热区零星种植牛奶果、百香果、牛犊子果、石榴、杨梅等,实现“一粒果”结出一串果,让更多的群众尝到保护生态的甜头。

 “一棵药,颐养乡民”。永德是中国南药诃子的主要产地之一,被中国经济林协会命名为“中国诃子之乡”,全县31万亩、20 万株野生诃子林地得到恢复性保护。永德将打造全国最大的诃子产业基地和种源基地;积极引进企业,重点加强对诃子医用、药用、商用、饮用、食用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开发,进一步突出特色性、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拓宽思路、筹集资金,积极探索研究建设集“诃子资源培育、乡村旅游、产品研发加工、科普教育、饮食文化”为一体的产业园区;同时,引进滇龙胆草、滇重楼、工业大麻、红花、黄精、白芨、三七、滇鸡血藤,规划打造12 万亩优质中药材产业种植区、实现产值 6 亿元。

 “一汪水,泽被后世”。水孕育着万千生命。永德十多年来一直坚持打造德党河水库,规划用地5766亩,建成后湖长22公里、库容可达5317万立方米,是全市最大的中型水库。下闸蓄水后即将显现“高峡出平湖”的别致景观,城湖交融的城市风貌别具特色。设内外环湖两条公路,湖中央设景观塔。内环公路可组织自行车、登山、跑步等健身比赛项目;湖内可开展龙舟赛、敲竹筏、游泳等活动,是一个集餐饮、观光、娱乐为一体的休闲湖。在整合境内3大中型水库和勐汞温泉,开启了永德水路旅游一条线发展。

 “一个黑衣部落,沧海拾遗”。县境内21种少数民族中,国内独有的彝族支系俐侎人,61.5%生活在永德。全身着黑衣的民族,素有“东方情人节”的俐侎文化,是秘境临沧的新传奇。其传承服饰及俐侎文化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同步发掘的永康忙石寨世代相传的人工构皮造纸术延续至今。上千年的俐侎人居住史,从刀耕火种到新时代的今天,俐侎群众用吹芦笙、弹竹蔑、唱调子的方式感恩共产党、歌颂家乡发生翻天覆地大变化。当地党委、政府牵头组建俐侎文化合作社,经过桑沼哩节(俐侎人情人节)、电商平台将俐侎服饰向全国各地推广,不断增加俐侎群众收入。黑衣部落追溯永德历史悠久,茶马古道、仁里班卡,经过千年雨水冲刷而耸立的土佛仙根,在永康旧城可见证清朝兴衰的文化遗址,县城原电影院门口雌雄石狮,诉说着永德、镇康是一家的忆苦故事。

自然村长抓“六子”

 永德县围绕“高质量脱贫”目标,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向全县所有自然村选派1701名“自然村长”,把“两不愁三保障”指标转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换脑子、盖房子、抓票子、教孩子、健身子、有面子“六子”目标,以最快速度解决高质量脱贫突出问题。

 “自然村长”以科级干部、年轻有潜力、农业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三类干部为主,经过“部门初选、双向遴选、组织选派”三道关,实行“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四同驻村,对所负责自然村内所有农户的脱贫攻坚相关责任包保到底,当好党的政策宣传员、风险问题排查员、政策落实指挥员、攻坚克难战斗员、群众诉求办事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社会治理监督员“七大员”。以自然村为单元建立“理事会”,选举出“理事长”,组织 8至14户群众自主自愿组建“同心联”,推选1名“同心联长”,共成立“理事会”962个,成立同心联6884个。全县推行“自然村长、理事会长、同心联长”三长联动机制,推进“村里事、村民议,村民建、村民管”。通过“自然村长”狠抓“脑子、房子、票子、孩子、身子、面子”问题,全县“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全部解决,永德山乡旧貌换新颜。

“双社”“三绑”带产业

 永德县围绕高质量脱贫退出目标,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创新推行“一乡(镇)一联合社、一村一合作社”及龙头企业与合作社绑定发展、合作社与贫困户绑定发展、合作社与电商平台绑定发展“三绑定”利益联结机制,注重长短结合和产销结合,打造多元化产业扶贫模式,做实“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文章,建成产业基地343万亩,辐射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3191户46168人。

 注重发挥烟草等企业的龙头效应,降低农民市场风险,打造龙头带动型产业发展模式。发挥挂钩帮扶优势,形成了挂钩帮扶单位援建厂房租赁和产业扶贫资金自建厂房租赁的承包租赁型产业发展模式。借助本地规上企业和电商中心优势,推行“电商平台+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技术辅导员+农户”的电商驱动型产业发展模式。依托特色产品优势,积极引进龙头企业,打造“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企农共赢型产业发展模式。利用全县108.94万亩核桃、56.85万亩澳洲坚果、4万亩橡胶林的广阔林地资源和林荫优势,以种植魔芋为突破口,大力发展林下魔芋产业,打造林下发展型产业发展模式。按照政府主导、合作社运营、市场订单的原则,由村级合作社与固定的企业、学校、挂钩帮扶单位等签订供需协议,根据需求实施种植养殖项目,大力推广消费扶贫,打造订单农业型产业发展模式。针对冷凉山区特点,结合人居环境提升,打造庭院经济型产业发展模式。

“三人小组”议事机制聚人心

 永德县创新推行脱贫攻坚村级“三人小组”议事机制,提高村级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增强村党组织的战斗力、执行力、凝聚力。自“三人小组”议事机制推广以来,在基层党建、问题排查、矛盾化解、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方面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受到广大基层党员群众的普遍认可。

 脱贫攻坚村级“三人小组”由乡镇包村科级领导、驻村第一书记、村党组织书记组成,原则上乡镇包村科级领导为“三人小组”日常议事召集人,小组研定事项由三人分口负责抓好落实;行政村工作指令均由“三人小组”发出,明确目标破解“谁来干”的问题。上级党组织安排部署的工作,先由“三人小组”商议研究,制定工作计划后召集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员、自然村长(副村长)进行工作安排,涉及重大事项的,所作决定提请党员大会审议和村民代表大会议决,明确1名“三人小组”成员负责跟踪落实。同时,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注重发挥村党组织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规范程序破解“怎么干”的问题。采取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方式,抓示范引导,抓两头,带中间,形成“比、学、赶、帮、超”氛围,示范引领破解“不会干”的问题。建立县乡村三级监督体系,借助县级脱贫攻坚挂牌督战队、乡镇前线指挥部、村两委三级力量对“三人小组”作用发挥情况进行跟踪督促,多方监督破解“干得如何”的问题。